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

區家麟 : 最長壽.最宜居.最惡頂

最長壽.最宜居.最惡頂 

2012年8月3日 信報

區家麟  絢麗荒涼

...
香港另一個感動位,是我們後花園的小秘密,密集公屋的背後,是杳無人迹的山野,塔門的天與海、糧船灣花山崖壁的壯麗六角柱石、木棉洞的拍岸驚濤、沙螺洞的青葱綠野流水淙淙,距離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大陽具,只是那麼的一小時車程。到訪的外國朋友常驚嘆,原來香港不只是一個發狂大都會。

很多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,直至《經濟學人》智庫的「宜居城市」調查,竟然把香港排在全球最宜居城市之首,我們又一次掉了眼鏡。

當然,類似的排名遊戲,我們不宜太認真。《經濟學人》的評論也說,調查結果奇怪,相信只有香港人高興。看清楚調查方式,香港排名飆升九位,原來是一個比賽下的產物,智庫採納了他們主辦的一個研究比賽的「得獎新指標」,加入「城市空間」這個創新的「宜居概念」。雖然香港在污染水平與文化資產的指標中得分甚低,但「城市綠化」與「自然資產」等指標,領先各大名城;這個概念,連「城郊不混雜」也是指標,香港市區與綠化地帶分界清晰,也得極高分。歸根究柢,是香港擁有佔全部土地四成多兼不准發展的郊野公園,世間罕見。《經濟學人》評論說,香港潮濕多雨、夏天酷熱,一年四季能盡情郊遊的時間不多,綠色的香港,大部分人難以享受,指標意義成疑。

當然,我等香港人,自然照單全收,找時間逃離劏房與蝸居,盡情享受藍天綠野就是;還不相信的話,看看香港八號風球,港鐵仍然行駛;十號風球,強颱風正面吹襲,狂風呼嘯,大家仍能安睡半夜,香港只是塌了幾千棵樹。

人最長壽,地方又最宜居,打風落雨也不怕,活在香港,我們三生有幸,今天應該很高興。就只欠那麼的一點點。

香港人最長壽,我不想活到八十歲,仍然要爭辯「愛國和愛黨的分別」、「香港什麼時候適宜實行民主」;香港最宜居,但充斥着最惡頂的面孔,小圈子選舉內定分贓,十六個功能組別小圈幫陌生人自動當選;當權者近親繁殖,密謀派糖攫取民心而又有很多人樂意被收買。香港人,就只欠一點點尊嚴。

---

香港的郊外地區令人又愛又恨。香港有四成不可發展的郊野公園,加上山巒,令香港人幾乎於任何地方都可眺望到綠山綠樹;甚至外國人到香港亦喜歡到郊外行山,貪圖其方便:日間行山,傍晚下山梳洗後再到市區晚飯Shopping喝酒。然而大量閑置的郊外地方(加上政府的地產霸權),加上香港人普遍只尊崇「市區」-實際上只接受15分鐘內可到達的距離-令香港土地根本不足夠同時安置商廈(必須在市區!)、政府用地(為人民服務,當然要在市區!)、以及尊貴的市民(每日要30分鐘返工,來回徙左成粒鐘,己經要OT,搭埋車冇晒生活,點住?)及保育(香港的歷史較多發展自市區,亦導致最有歷史保育價值的建築盡在市區,咁有價值,唔准拆!),香港地價樓價有何可能不貴?

香港經常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,道新加坡人居住環境較香港好、組屋又平又大,事實如此。其實除了香港外,作為市中心的中心(香港的面積連外國一個城市都不如),如此人口,根本不會保留如此龐大的綠化面積,迫使整個香港的發展濃縮在某幾個心臟地區內,亦造就了香港極方便的網絡。至於是否值得,人這人殊吧。

香港陸地總面積約1,100平方公里,新加坡只有700多平方公里,可是香港山高平地少,而且有七成五土地是郊外地方,郊野公園更佔香港總面積四 成,只有約260平方公里(不多於兩成五土地)可用作城市發展。反觀新加坡,陸地面積只及香港六成多,但由於不斷填海,面積不停擴大,而且絕大部分(約 675平方公里)為可發展土地。


香港人口亦比新加坡多:香港人口逾七百萬,而新加坡僅近五百萬人。算起來,香港人均可用城市土地為37平方米,而新加坡卻是135平方米,是香 港的三倍多。香港人口密度高,土地資源相對緊絀,這種情況卻難以逆轉。新加坡人口政策以引入優才及所需勞動力為主;在香港,單程證配額每年達5.5萬個, 但移民的量和質均不由香港控制,人口壓力愈來愈大。

- 葉劉淑儀,<港「先天不足」 房策難效星洲>,2010年6月7日《經濟日報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