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

《了不起的演化論 》- Edward J Larson:演化論的演化史


更多有關 了不起的演化論 的事情

本書講述的是演化論的演
史。與《量子物理史話》有點相似,講述的是一個理論的雛形、演變及誕生和後來發展。由十八世紀的布豐提出演化的構想,後來經居維葉(提出<魚ー爬蟲ー哺乳ー人類>之演化序列)、拉馬克(直線進步之演化方向)、賴爾(地球均變論,可大幅延長地球之歷史)等科學家之發展,最終由為人所知的達爾文(同類個體競爭的天擇),及幾乎同一時間想到天擇理論的華勒士(環境下之自然淘汰)奠定演化論的地位;而達爾文搶先發表《物種起源》令他成為演化論的先軀。

雖然如此,有關演化是如何進行的爭論從未中斷,直到今日仍難有一致說法,現時較為人接受的物種發展方式是由地理分隔,驅使限定空間內的物重因應獨特之環境演化,並最終成為與原物種截然一同之另一物種。但這對於人類的知性及心靈發展始終存在爭議,尤其於龐大的宗教壓力下,人們難以接受人類的各種情操乃由偶然之演化而來。

正如不少歷史書一樣,大量的資料讀來其實十分難讀。儘管相信其已經大幅簡化,務求深入淺出,但對在下此對
論一無所知之輩來說,讀來難免十分吃力。尤其書中其實對很多專有用詞及理論(達爾文主義、拉馬克思想、「新」達爾文主義)等缺乏較清晰之論述,以及各個理論之間的細微差異(例如達爾文及華勒士之間之不同版本天擇理論,在下實仍一知半解)。

雖然考慮到這本已不算薄的入門書藉(344頁),要在有限的篇幅講述橫跨兩世紀之理論,中間牽涉人物又多,解釋粗疏在所難免,且難怪差不多成了演化論代表人物之簡短傳記合集。無論如何,對演化論之發展有興趣之讀者絕對可以此入門,但不可期望能一次讀懂,而隨後可再延伸閱讀有關演化論本身之讀物。

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

《與神對話》- Neale Donald Walsch:人生的哲學

更多有關 與神對話 的事情


最近終於把這多年前已聽過的書讀完。本來打算趁著旅行時吹著海風把這看完的,但最後由於行程較預期忙,回來後又一直忙著,結果斷斷續續看了半年才看完。

此書以對話形式寫成。據作者本人所述,是於人生失意的時候,腦中響起了一把聲音和他對話,就像是神直接與他對話一般,然後他將這些對話寫成了三冊 《與神對話》(只讀了一冊)。作者的傳奇經歷是否屬實無從考究,而事實上不少人(包括在下)尤其獨處時都有自言自語的經驗;有時亦會自問自答,從不斷反思中確實可想清不少問題,故作者是否與神對話亦無傷大雅。單純以一有關人生哲學的書來看,作者亦帶出了不是有趣的觀點。

首先,作者(或書中的 神)多次表示,我們就是神。神的最大能力就是「創造」。事實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「創造」- 我們每作出一個選擇,即創造了自己作為「誰」的一個面相(在下理解)。例如面對向你求助的人,你選擇伸出援手抑或沉默?「你是誰」不由你自己定義,而是由你的選擇創造。

這是書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,我們既是神,我們的靈魂來到地球是為了不同的經驗。不論是好、壞、善、惡,都是神所創造,都可以經由我們的選擇去經驗 - 這是神創造我們的目的:由於神是所有,祂無法經驗;正如光無法在光中經驗光,而只能在漆黑中顯現。因此大膽地講一句,世上無所謂好壞善惡,你可隨你喜好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,經驗一個怎樣的人生;但只有你所經驗的是靈魂真正渴望的,你才可真正感到快樂和滿足。

這種理解雖有點不可思議,但撇除「神創造人以經驗」這種較虛無或較爭議的觀點,事實上書中亦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問題。如書中提到我們可成就任何事,但須全人類整體意志配合。世界上的資源足夠養活地球上所有人,如果我們願意,我們即時可解決全球的糧食短缺問題。我們可以即時停止戰爭。這是書中對「凡事神皆可就」的解讀。同樣,這是關乎我們的選擇,世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是因為我們選擇如此。

雖然這聽來有點套套邏輯:如果你真心希望改變,你不會如此;你是如此,其實是因為你選擇如此。但這不失為人生的指導或提醒,如果你真的想成就某事,你必須作出行動;如果你猶豫,那就需要回想為甚麽猶豫?是否其實有你不想改變的因素?你心中是否渴望安穩多於財富?真正對財富渴求的人,能毫不猶豫放棄安穩。或者為了成功,能不眠不休廢寢忘餐,甚至眾叛親離而不會後悔,因為這是他們的渴求。然而你是否如此渴求成功?如果你不願放棄手中的一切,或你成功了,但不感到快樂,甚或後悔曾放棄所有,那可能「成功」根本不是你的最高渴望。既然你選擇如此,那亦不需要妒忌他人的成功。

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,選擇、創造自己成為「誰」。活在當下,感受、經驗每一次選擇、創造的機會,這實在是十分實用人生哲學。

《必要的沉默》

今天發生一件事情,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,最後選擇了沉默,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。

社會上每日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公義發生。人權被剝削,生命受迫害,法治被踐踏;勞動力得不到尊重,人民的利益被割讓。莘莘學子思想被愚化,上班族被勞役致心靈空洞。

然而,沉默是必要的。

因為我們還年輕。我們不可因堅持己見而斷送自己的前途。我們只是在考試,不是在傳教。我們只需要跟從考試的標準。力陳己見於事無補,更有可能被看不順眼的考官差評。考不到理想的成績、進不到一流的學校、擠不進社會的上層、辜負父母師長的期望。

沉默是必要的。

因為我們不再年輕。我們曾經心力絞碎地建立了如今的事業。雖然我們地位仍然卑微,財富仍然有限,但我們有依靠著我們的高堂、妻兒。所謂槍打出頭鳥,我們只想家人可度過安穩的餘生。我們不可因為個人的浪漫而置他們的利益不顧。他們沒有義務支持我們的英雄主義。

沉默是必要的。

因為我們曾經是一份子。為了爬到如今的地位,我們利用了身邊所有人。我們用盡了所有手段和關係。我們幫過不少人,也曾受過不少人恩惠。如今我們高高在上,但飲水思源,不可過河拆橋,陷那些在我們腳下承托著我們的人於不義。巨輪仍然在轉,音樂不可停下,遊戲仍然繼續。

沉默是必要的。

為甚麽要堅持?為甚麽要打破現在的安穩?為甚麽要斷送自己的前途?為甚麼要親手放棄辛苦建立的財富?

只要遵從師長的教導,就可以得到好成績。只要順從上級,就能扶搖直上。只要跟從社會的步伐,我們就可無憂無慮地度過舒適的人生。自尋煩惱是不必的,個人價值是多餘的。

即使想逆流而上,沉默仍是必要的。

即使想對抗高牆,沉默仍是必要的。

即使想打破困局,沉默仍是必要的。

沉默是必要的。

689)

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新書摘及新書入手

原來上一次做讀書筆記已是2013年5月的事,轉眼己到2014年,可想而知讀書進度的確很慢。

懶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,另外是2013年忙於個人私務無暇閒讀,假期後亦全情投入工作中,對著閒置一旁的書真是萬分內疚…

另外,讀完整本書後之整理及報告實在須耗費不少時間,而且要安排時間靜坐在電腦前將整篇報告打出實在有困難,故決定嘗試新方式做書摘,看看會否輕鬆一點。

現在同時在讀的有兩本:
-《與神對話》-Neale Donald Walsch ,主要是在家中利用瑣碎時間在讀;
-《了不起的演化論》-Edward J. Larson,需要較多精力,於乘車時讀,然後用Evernote快速做筆記;

P.S. Anobii 的app又死了,一開啟即彈app,本來已很不好用…

---


《攝影師之眼》-Michael Freeman,托朋友在台灣誠品入手,據說是一本非常好的攝影入門,尤其是十分罕有的不著重攝影技術,而是著重於講述構圖的一本經典。

更多有關 攝影師之眼 的事情

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

《中國通史》- 呂思勉

《中國通史》- 呂思勉
更多有關 中國通史 的事情

花了幾個月,終於勉強地讀了過去。自小對歷史之學習能力極差,人名、時序永遠無法記得清晰;本想努力惡補一下,但明顯地過份低估了「通史」- 這部書絕對不是入門的讀物。

未讀過其他「通史」,但這部著作特別的地方是全書分兩部份:後半是一般常見,如歷史教科書般,以朝代劃分所講之所謂「流水史」,而前半則以不同範疇講各其中歷史的演變,例如文化、官僚結構、教育、宗教、經濟、軍事等多個不同之文化部分,由部落制演變為帝制,由母系社會過渡至父系社會,由共有產權到私有產權,若讀者想對某範疇有貫徹之了解即可參閱相關篇章。

由於篇幅有限,作者於有限字數內要述說中國五千年之歷史,所有時地人之敍述難免瑣碎;對於對中國歷史己有一定認識的讀者這可視為一個很好的整合,但在下這種行外人讀來不但吃力,而且有水過鴨背之感。期望未來積累足夠之學識後再重讀一遍。

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

《上帝的指紋》- Graham Hancock

《上帝的指紋》- Graham Hancock

更多有關 上帝的指紋 (上、下) 的事情 

已是第二次拿上手讀這本書。第一次未能讀完,因為書開頭的資料太多,又瑣碎,不大讀得下去。後來終於決心把它讀完,發現後來的部份更加精彩。

書的前半部份主要介紹各地的神話及遺跡,主要為南美洲地區及中東地區。從各地的神話中作者發現不同地方的神話都有不少共通點,包括一場毀滅世界的天災,一位神祕的智者傳授當地人民各種知識,然後又離開等;而各地的古建築都含有不可思議的高技術含量。

更重要的是,世界各地的神話及建築,都不約而同地包含有大量天文知識內容。這部份內容到了書後半部份,有關埃及的古文明部份開始精彩。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為地球公轉歲差問題。

原來不論地球哪個地方,於當地的春分及秋分,日夜等長的日子,太陽總會(從地球的視角)從同一點上升起;而在春分那日,太陽從該處升起的背景星座一般則被視為當代的標記。然而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自己都在移動,春分日出的背景星座,每隔2160年轉會以逆王道的方向轉變(其實是慢慢的移動);而很多神話都包含這個概念。例如,以最著名的神話--《聖經》為例:根據書中的形容,自公元年開始,即耶穌基督的年代,是雙魚宮的年代,(即春分是太陽由雙魚宮下升起),而耶穌的代表,正是兩尾魚(五餅二魚的故事)。而耶穌基督降生前的舊約時代,是白羊宮的時代;而舊約中不斷出現羊羔的暗示。

到這裡須一提《精神時代-Zeigeist》這套記錄片(?)。片中第一部份有關宗教的探討即是《聖經》為天文現象的記錄。例如「耶穌基督」實指太陽(見古時耶穌畫像中圍繞頭部的光暈),「死後三天後復活」,指的是南十字星(十字架)於冬至時分從天上消失至地平線下,三天之後重現的現象;「三個博士」則是獵戶座的三個腰帶星。甚至舊約中,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後,其子民於荒地上敬拜一金牛的偶像,使摩西及耶和華(白羊宮的代表)大為不悅,因「金牛」是前一個時代的象徵(金牛>白羊>雙魚)。耶穌甚至說:「你們進了城,必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,你們就跟著他,到他所進的房子裡去...」《路加福音 10:22》正好預視祂代表的雙魚宮時代過後,寶瓶宮的到來。

回到本書,作者提到,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每天春分都堅定移地眺望正東方太陽升起的方向,由此推論獅身人面像實為獅子宮年代的產物,距今約一萬多年;而當時正是冰河時期的時候。連同書中其他的佐證,作者推測上古時期,至少一萬多年前,地球上已存在著一個十分發達的文明,其足以准確觀測天文現象,以及建造精確而巨大的建築(金字塔為北半球的縮影,埃及基沙大金字塔組為獵戶座腰帶星的排列)。但由於板塊漂移、地殼變動,把原本處於熱帶、足以承載整個文明的大陸,帶到一個「太陽、月亮和星星,一年只升起和落下一天」的地方-南極大陸,伴隨著地殼突變的各樣天災,地球經歷了一段極黑暗的時期;大量物種滅絕,整個文明幾乎消失殆盡,只留下少數「指紋」,成為今日回望過去的神
話。

 《Zeigeist Part 1: Religion》

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

霍金:The Grand Design

仍未啃完霍老此大作,但亦等不及要寫兩筆。

最初聽書名《The Grand Design》,中譯《大設計》,適逢其時霍老發表有關上帝的看法,以為本書以宇宙起源為「大設計」,卻原來其意不在此,「大設計」指的是物理理論(雖然有關宇宙起源也有一點涉及)。

(以下為在下對此書的理解,力所能及,非常大機會出錯)
自從牛頓以來,古典物理學一直完滿地解答了世間的運動法則;但後來量子世界的探索,卻發現古典物理學於量子世界無用武之地,量子世界有量子世界的法則 - 量子物理。但迄今科學仍未能很好的將兩者結合,折衷的做法是於微觀的量子世界就運用量子物理法則,而宏觀的世界則運用古典物理法則。

霍老所謂的「大設計」,正是期望將所有適用於整個世界的物理法則,綜合在一個大型理論系統之下,之所謂 M-theory - Mother,Master,等等的含義。雖然直至現時為止科學家對 M-theory 茫無頭緒,但亦了解到 M-theory 含有的一些特質。其中包括:M-theory 的世界一共有11維度。後來進一步理解到,我們現處世界共4維(長濶高+時間),其餘的維度我們之所以看不到,是因為其他宇宙「捲曲(Curled)」了,就像攝入了我們的宇宙的裂縫中,從平面上我們看不到。M-theory 中到底含有多少宇宙?根據霍老指,宇宙的數量有可能多達10^500之多,而且每一個宇宙都有各自的物理法則!引用霍老的說法:如果有人從宇宙大爆炸開始,以一毫秒認識一個宇宙的速度至今,應已認識了10^20 個。這可真的是「大設計」!

岔開一下,創造論的信徒通常其中一個支持創造論的論點是,宇宙的運行是如何精確,分毫不差才可孕育到生命,如果沒有上帝,偶然湊巧拼出生命的機會幾近不可能!聲明一下,在下基本上沒有偏向 - 人太渺小,根本不配判斷創造論或進行論何者為真。但以上可以說明,宇宙之大,根本大大超越人類的想像和認知,於宇宙的的尺度下,根本沒有「沒可能」,只要有1/10^500 的機會,我們都會在其中一個宇宙出現。而最重要的是,上帝的信徒為了說服科學的信徒,硬要用科學解釋上帝,這根本是謬誤。神的定義就是超越人類的理解而存在,上帝不必服從科學,或者更直截了當一點,上帝根本不是科學。上帝是要用靈性去感受,以信心維繫,信仰是恩賜;硬要用科學解釋,只能自打嘴巴。

19世紀科學家拉普拉斯(Laplace)對拿破崙講解他的物理學時說:「 我的假設不需要上帝。」他沒有說上帝存在或否,他是說「不需要」。事實上,很多科學家都確信上帝。但在科學理論中,加入上帝沒有解決任何問題。人類作為如此精密的存在,如果必然有一個創造者的話,那麼創造人類的上帝必然是一個更高級、更精密的個體;然而,如果你看到一個電腦,而你確信這台電腦不會無故存在,必然有一個更高智慧的製造者,那麼你怎可以相信一個比這個電腦更複雜、更精密的製造者,可以無故誕生?因此如果說人類必然由上帝創造,那麼下一個問題必然是上帝如何存在?這無疑只是將問題更推高了一層,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。而就實際而言,上帝存在與否,對科學理論的探索並沒有任何分別。

講到宇宙之起源,霍老提出,在量子實驗中科學家已發現,量子世界很可能不是只背負單一歷史。實際上,當宇宙重回大爆炸一刻,宇宙高度壓縮至只有量子的規模,時間甚至不存在 - 沒有開始亦沒有終結,就像一個球體,沒有所謂起點或終點。而爆炸後產生出多個宇宙,而我們正處於其中一個我們可以生存的宇宙當中....要探索宇宙起源,對人類實在太遙不可及!

More about The Grand Design